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关员在铁路国际联运大楼开展单证验核作业(4月30日摄) 卡德热依·哈力别亚提 摄
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海关关员对即将出区的挂面进行查验并了解挂面生产加工情况(2月3日摄) 石钰涵 摄
阿拉山口海关关员对入境中欧班列进行监管(4月19日摄) 石钰涵 摄
阿拉山口站编组场内停靠着待发的中欧班列及其他出入境货物列车(6月26日摄) 宋玉龙 摄
近年来,新疆把自身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不断开创共赢发展新局面。如今,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疆,正以快马加鞭、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口岸通道跑出“加速度”
6月25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服装百货的中欧班列由浙江省金华市始发,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开往匈牙利。据阿拉山口铁路部门统计,今年1—5月,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达3171列,同比增长17.3%。
随着国家向西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新疆已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欧班列“西通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阿拉山口市,铁路口岸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热火朝天的铁路换装线,高高耸立的龙门塔吊,一列列整装待发的货运列车,让这座边境小城生机勃勃。
让“中国制造”乘着班列的“东风”扬帆出海、走俏海外。为助力中欧班列通行数量不断增长,阿拉山口海关设立中欧班列专门窗口,提供舱单归并、“铁路快通”等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大力缩短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降低企业申报成本。深化与属地海关沟通协作,建立即时沟通机制,保障班列舱单变更等业务优先办理。依托铁路口岸、舱单管理系统、单一窗口三方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可视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为班列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
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李宏峰说:“我们建立与属地海关点对点联系配合机制,运用进出境铁路运输工具管理系统、铁路舱单管理系统,实现海关与铁路部门信息交互无纸化作业,保障班列随到、随验、随放。同时,与铁路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实时掌握班列运行态势,主动对接企业,做好企业申报指导、答疑解惑等服务。”
中欧班列伴随共建“一带一路”成长壮大,又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活力和动力。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班列数量屡创新高,每日通行的班列数量保持在20列以上,最高达29列。不仅如此,今年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班列数量较去年提前6天突破1000列、提前17天突破2000列、提前24天突破3000列,这一系列突破的数据体现出口岸通道挑起了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陆路运输“大梁”。
“我们公司代理的产品主要是日用百货、木材、大麦、氯化钾等,海关为我们提供优质的通关服务保障,安排专人跟踪指导,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今年公司代理的中欧班列已超1300列,公司业务呈现进出口双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新疆阿拉山口鸿安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黄雪说。
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班列的效率和品质不断提高,成为全国中欧班列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以来,阿拉山口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数量达3.8万列,位居全国第一。开行线路达119条,通行班列线路已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通达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服装百货、电子产品等200余种。
枢纽经济释放新动能
6月20日,新疆中亚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谢鸿飞在网上申报一票即将出区的大麦粉,该批申报货物重34.08吨。阿拉山口海关关员第一时间审核单据无误后放行,该批货物将驶离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运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据阿拉山口海关统计,今年1—4月,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值达124.2亿元,同比增长30.3%。
为推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阿拉山口海关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出台助企纾困降低成本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辖区内企业做好跟踪研判,积极为企业减负增效。深化企业联络员机制,“一对一”指导辖区企业开展保税账册设立、单耗备案、周期性报核等各项业务,进一步增强企业规范申报意识。提升业务现场操作水平,巩固保税货物加工、流转、仓储、处置等各环节作业规范与时限要求,引导企业在自律管理、规范经营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保税管理工作。
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二科科长窦晨军说:“我们对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精准画像、精准服务,建立关企沟通机制,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建立‘一企一策’管理制度,围绕‘内销选择性征税’‘分送集报’‘委托加工’等措施助力综合保税区外贸稳中向好发展。”
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落户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得益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的散粮铁路专用线的投入使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可以通过散粮专列直抵企业贮存粮食的筒仓,使得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进口小麦可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加工成挂面再销往国内市场。目前,该企业有3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哈麦面、葱油面等特色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依托联通欧亚的区位及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叠加优势,阿拉山口口岸着力推动进口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不断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进口粮油企业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将加工好的食用油装箱,准备发往杭州、郑州、西安等地。该企业专注粮、油、饲三产融合产业链精深加工,公司以国外进口葵花籽、小麦等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生产的系列农产品畅销市场。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为助力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粮油企业深加工能力提升,阿拉山口海关定期召开关企座谈会,了解粮油加工原料进口和企业生产加工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交流各类问题,助力企业规范经营。结合综合保税区粮油加工厂实际情况,实现对仓库分区管理与库存数据实时查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异常情况快速处置能力。运用先期机检、智能审图等查验手段保障粮油作物顺畅通关,设置绿色通道,采用预约查验模式,提高压缩进境油料作物现场查验效率。
智慧赋能掀起新浪潮
6月25日,一辆满载着置物架、汽车配件、五金配件、鞋子等货物的货车,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办理完提前申报手续前往阿拉山口口岸,在阿拉山口口岸集中查验场经过自动识别运抵信息后,通过出境卡口自动核放出境,在口岸仅仅停留2小时20分钟。这是新疆推行“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以来,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的一个缩影。
2023年11月,“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在阿拉山口口岸实施,依托智慧监管平台等智能设备,将海关监管工作顺势嵌入口岸跨境物流全链条,以自动化作业为基础、无感式通关为抓手,优化直通模式流程设计,进一步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各部门协同为公路口岸货物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
采取新的通关模式之后,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的进口通关环节由9项压缩到4项,压缩幅度达55%;出口通关环节由12项压缩到4项,压缩幅度达66%;疆内转关货物口岸通关环节由8项压缩到3项,压缩幅度达62%。通关时间由改革前平均34.5小时压缩为平均5小时,压缩幅度达85.5%。
改革创新脚步“不停歇”。4月1日,乌鲁木齐海关开展优化双人查验模式试点工作,在阿拉山口公路口岸集中查验场完成首票查验,该模式将现行的“双人查验+带班科长审核”模式调整为“多人同时查验+业务骨干复核+带班科长审核”模式。该模式实施后,节省人力的同时查验工作更加高效。
阿拉山口海关查检二科副科长黄静说:“‘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使得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的通关时间大幅压缩、通关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人力资源有效释放等成果显著,切实把智慧赋能转化为发展红利,企业的反响十分热烈,口岸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起到了聚资引流的效果。”
2022年10月,铁路进口铜精矿通关模式改革在阿拉山口口岸落地实施,与以往相比,铜精矿无需在口岸破袋取样、等待检验结果,减少倒装、仓储作业环节,对企业来说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阿拉山口海关查检一科科长吐尔洪江·哈斯木介绍,阿拉山口海关与属地海关共同强化口岸运行日常监控,健全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和日常联络协调制度,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推动“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有效衔接。加强与铁路部门信息共享,有效提升货运堆场周转能力,大幅缩短铜精矿通关放行时间。
企业所需,职责所在。阿拉山口海关用心提升服务质效,贴近企业纾困解难、贴合需求改革创新、结合实际服务发展,做到群众有所呼、发展有所需、海关有所应,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树立可亲、可敬、可靠的新时代海关形象。
下一步,阿拉山口海关将充分发挥海关职能,深度融入“博阿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大口岸、大贸易、大物流、大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围绕“智关强国”行动,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为新疆打造层次更高、辐射更强的开放高地贡献海关力量。(石钰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