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新疆首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揭牌。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共生共荣?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解联合体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
四方携手共建
作为新疆首个落地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区域,昌吉回族自治州有“西部种业之都”“全国优质小麦之乡”之称,这些年的发展形成了粮油、优质畜产品、棉花和纺织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基于独特的区位、产业、职教资源和科研优势,2023年5月,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式启动建设。
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由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园区内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泰昆集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共同打造。
“园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聚集在一起,为的就是推动和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昌吉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铭说。
为确保产教联合体建设进度,昌吉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制定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相关指导意见,专门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用于支持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人才培养改革、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为实体化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联合体重点联合辐射区内1所农业本科院校、2所涉农职业院校,覆盖园区内2100多家企业。”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贵泉介绍,从建立之初,联合体就明确了清晰的发展定位,即聚焦国家对新疆“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战略地位,服务大国外交,重点服务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中“粮、棉、果、畜”涉农产业集群建设,立足昌吉、面向全疆,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科、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助力农业强区建设。
靶向培育人才
新疆泰昆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年都要招聘技术人才150人左右,但高技能人才仍面临缺口。“我们在实际招聘中发现,一些院校毕业生与我们的岗位技能需求并不匹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训。我们也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让学校的教育和我们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新疆泰昆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监贺建生说。
昌吉国家农高区2100多家企业中,拥有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疆泰昆集团的困惑,也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联合体成立后,凝聚四方合力,致力于破解产教融合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不断优化产业和教育生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靶向育好产业人才。
如何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牵头企业,新疆泰昆集团率先进行了尝试,投资1000万元建立中心实验室,同时投资150万元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动物疫病检测创新服务中心,企业13名技术人员进驻该中心,并为昌吉州提供疫病监测技术服务。在人才培养上,新疆泰昆集团会同其他企业与学校共同设计定制化的培养方案,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通过学校和企业交替教学等方式培养人才,共同抓特色专业(群)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我们不仅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组建‘慧尔’订单班,双方共同培养人才,还与学校实施科技、人才共享,聘请水肥一体化技术专家作为我们企业的专家,负责公司技术推广和标准化培训。”产教联合体覆盖企业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裁马文新说。
目前,在联合体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45个专业完成了疆内各自专业相关的8400余家行业企业调研,建立并完善了企业人才需求清单,行业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产教融合发展
近日,从昌吉国家农高区老龙河基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通过对种植的“中棉113”品种棉花进行现场测产,百亩攻关田籽棉平均产量达到750.3公斤/亩,千亩示范片籽棉平均产量达到637.7公斤/亩,再创昌吉州百亩棉花示范、千亩棉花示范亩产新高。
这一亮眼成绩正是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成果。
产教联合体运行一年多来,新疆泰昆集团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新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采用校企共建、共管和共享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面向新疆畜牧企业和科研单位开放研发平台、仪器设备,实现重点实验室资产投入、科研产出和社会影响力的最大化。
“为了激发联合体成员单位的创新能力,我们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紧密合作,成立了创新基金。”新疆泰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是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联合体投入和建设,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也努力打造创新平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后,校企共同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实体化市场运作,学校投入5400万元、企业投入2000万元,校企共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16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乡村振兴”模式。
“我们依托这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辐射到南疆,先后有110人次校企专家、教师入驻平台,培育了一批受基层欢迎的葡萄专家、小麦专家、牛专家等。”杨贵泉介绍。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区,和中亚国家同属干旱半干旱绿洲农业生态区,在气候条件和农牧业生产环境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根据规划,未来,联合体还将聚焦“区内培养、中亚就业”,试点职教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联合体内“走出去”企业开展小订单培养。同时,聚焦农业新技术辐射,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业技术技能创新交流,充分挖掘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的巨大潜力,切实在推动新疆农业新技术“走出去”上发力,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新疆样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