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12月25日电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单一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耕地板结、盐渍化、酸化、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聚焦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引进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共同攻坚等方式,将超浓缩微生物菌剂引入多种作物生产体系进行应用推广,用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逐步替代传统化肥,助力农业固碳减排、土壤改良、耕地保护。
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示范,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浓缩微生物菌剂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近日,记者专访了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龙。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公司微生物菌剂研发生产、推广使用、助农增效相关情况?
周海龙:2021年,航天兆丰率先在一〇一团400亩棉花上开展微生物菌剂试验示范,成效显著。使用菌剂后,棉花每亩增产62公斤,土壤有机质提高0.38g/kg,pH值降低了0.29,全盐量降低了6.6g/kg;化学肥料氮、磷、钾每亩用量减少4.1公斤、2.2公斤和1.9公斤;农药喷施次数减少3次。
2022年,航天兆丰在第六师100万亩农作物进行微生物菌剂推广应用。其中,棉花亩均增产40公斤,亩均净增收193元;小麦亩均增产51.8公斤,亩均净增收124.6元;玉米亩均增产42公斤,亩均净增收110.5元;葡萄亩均增产120公斤,亩均净增收475元。
大棚人参果、草莓、辣椒、茄子分别亩均增产1.62吨、1.27吨、3.6吨和3.43吨,亩均净增收全部在2万元以上。使用菌剂后的土壤pH值在百万亩中下降了0.1,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加4.3g/kg。
新疆农科院在第一师十六团七连开展了2000亩试验,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棉花较对照亩均增产83公斤,增长率16.81%。土壤PH下降了0.23,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加8.64g/kg,水溶性盐较对照下降0.53g/kg。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第六师奇台农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测产验收,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18.69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87.74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8公斤,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二十二连职工闫军种植小麦亩产898.19公斤,创全疆最高单产纪录。
记者:在立足新疆特别是兵团农业优势,加快科技助农兴农和产业化方面企业有哪些计划?
周海龙:一是立足兵团农业优势,积极与上级行业部门进行对接,围绕市场,做好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先进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兵团先行推广应用高浓缩微生物菌剂1000万亩。
二是按照“复合微生物肥+微生物菌剂”的绿色种植模式,加大新科技、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在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提升作物品质,帮助职工群众增产增收。在第六师年产20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向南发展,拟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南疆建设年产15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基地项目,推广应用先进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和本土化生产。
记者:“复合微生物肥+微生物菌剂”的绿色种植模式有哪些成效?
周海龙:今年,按照“复合微生物肥+微生物菌剂”的绿色种植模式在兵团第六师多种作物上示范应用面积1.8万亩,测产结果喜人。
同时,新疆农科院在兵团第一师十六团按照“复合微生物肥+微生物菌剂”的绿色种植模式试验示范300亩,增产效果显著。经测产,棉花亩照增产84.3公斤,增长率17.41%,与2022年对比,成效凸显。(图文 第六师融媒体中心 李华北 芦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