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新疆中财管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打包下线的产品。(全媒体记者 唐红梅 摄)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东部地区产业突出、人才聚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待开,东西部协作成为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借助“1+4+N”跨区域合作体系,构建完善的跨区域协同机制,促进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亮相,一批科技成果引进落地转化,一批高端人才集聚,为企业科技驱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业企业合作推进绿色制造
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需要在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平台联建、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形成机制。
7月9日,走进新疆中财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财管道)的生产车间,近百条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订单产品,家装PPR管材、市政给水管材、PE波纹管材、PERT地暖管材等陆续下线。
最近,中财管道正在推进原料替代的研发工作,这是企业与安徽银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微珠材料应用研究协同开展的技术合作。
新疆中财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鲁亮指着一条新的生产线说,针对新疆紫外线强的特点,安徽银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纳米级的硅铝空心微珠材料和普通级的微珠材料,代替企业原有的钛白粉。微珠材料主要是通过炉渣提取原料,较环保,可改善力学性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
“安徽银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试验方法和理念上比较先进,也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刘鲁亮说,今年企业将在市政和家装领域不断投入研发力度,计划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改造,让产品更加多元化。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刘鲁亮说,后期将加大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力度,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围绕新疆经济民生建设,生产更多高品质的产品。
科研机构强化人才技术支撑
创建于1958年的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轻稀有金属锂铷铯冶炼、分析、新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的专业科研生产单位。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研究所已陆续实现在研课题29项,其中11项是与东部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合作。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科技项目管理部主任董立介绍,东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新疆的支持首先是人才方面,因新疆高层次科研人员尤其是科研领军人才较稀缺,这就需要东中部地区高层次的教授或科研人员给予相应的支持。
2020年9月,时任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师的刘波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要负责科技创新和纵向项目管理等工作。期间,刘波发现新疆有色金属行业在固废处置方面存在难题。
刘波在研究所搭建了“生态环境材料实验室”,并发挥援疆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研究所、新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组建了“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持续攻关,在铜水淬渣、电解锰渣、铍冶炼渣等固废的资源化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冶金固废制备建材应用技术研究。
2021年8月,刘波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冶金固废制备绿色建材技术及应用”,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被鉴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和东部的协作包括选矿、冶金和新材料的研发。”董立说,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的持续推进,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在绿色矿业和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方面持续布局科研力量,在产业技术开发上,今年将加大三个中试平台的建设,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起创新发展的桥梁,推动新疆矿产资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还建成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回收、锂铍铷铯高纯化合物制备、高纯稀贵金属精深加工、高纯锂离子电池材料中试示范基地,通过与东部协作,进一步延伸战略性能源金属产业链,推动更多矿产资源运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府部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断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是形成东中西部创新合力、提升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经开区(头屯河区)已成功引进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乌鲁木齐)基地”,形成包含90余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同时,通过积极开展自治区重点研发和重大项目以及“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推动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在疆创新创业。
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陈鹏说,通过一系列措施,经开区(头屯河区)“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向规模企业升级,以及向规模以上企业升级的数量也在增加,越来越多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赋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3年底,经开区(头屯河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达到76家,企业自主申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约27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约占全市三成,连续五年增速超过15%。
今年以来,经开区(头屯河区)还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征集了13个跨区域协同创新项目需求,旨在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推动更多拥有新技术、新工艺的科技成果在经开区(头屯河区)进行项目转化应用和产业化。
陈鹏说,接下来将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推动东西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合作,吸引东部地区乃至国际高层次人才到来工作。鼓励和支持一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和产业化。(全媒体记者 唐红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