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1月19日电 2023年,乌苏“农”墨重彩绘新篇,粮食生产实现丰产增收,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乌苏市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确保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辣椒、加工番茄、鲜食玉米等特色种植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以玉露香梨、香妃海棠、沙棘、塔城公主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达14.67万亩。2023年,乌苏市积极推广冬小麦复播青贮,采用无膜矮化密植等新技术种植玉米,玉米亩产从去年的989.3公斤提高到今年995.5公斤。
西大沟镇下店村村民莫家琪说:“我们家2023年种植了1800亩玉米,都是采用无膜矮化密植新技术,玉米亩产1.4吨左右,玉米收了后,玉米秸秆还可以卖给养殖户,纯收入50万元。”
2023年,乌苏市全面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市总播种面积232.65万亩,其中,棉花面积174.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7万亩以上,小麦面积10.98万亩、玉米面积31.63万亩、花生面积1.25万亩,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粮食约束性指标任务,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2023年,乌苏市首批1000亩蛋白桑试种成功,蛋白桑一年产三茬,每茬亩均产量达到450公斤以上。蛋白桑树品质、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开启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2023年10月,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农民初次养蚕结茧,试养桑蚕获得成功。乌苏市桑蚕茧丝绸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填补新疆工业化养蚕、丝绸智能织造空白,预计可实现日产茧40吨、年产生丝1500吨、年产丝绸1500万米,带动蛋白桑种植1.3万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利税约1亿元,带动就业2300人,有利于乌苏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新疆兴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廖彦学说:“该项目是自治区、塔城地区重点项目,也是乌苏市的‘头号种子’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丝绸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形成从养蚕到丝绸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司坚持‘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严抓工程质量,项目一标段共新建4栋厂房,目前均已完成土方回填。”
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乌苏市用活、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新建八十四户乡新疆椒阳辣椒烘干厂、哈图布呼镇网套提级棉加工厂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开拓了农户增收致富新路径,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乌苏市草畜平衡、牧区繁育+农区育肥、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年,全市畜牧产业科学平稳有序发展,产值产量不断提升。
畜牧业是塔布勒合特乡牧民新村的支柱产业,2023年,乌苏市投入1500万元在牧民新村建设了占地320亩的新型环保养殖小区,并于当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养殖小区内不仅建设了30座新型环保养殖圈舍,还建有活畜屠宰交易市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检疫消毒房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促进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
乌苏市兴盛牧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孟克巴特说:“我们从山东引进来了600只澳寒羊,它的繁殖率高、得病率低。我们公司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形成较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和完整的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通过带动辐射周边,实现‘农牧结合、草畜配套、规模提升、绿色循环、品牌营销’的发展道路,为乌苏市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乌苏市牲畜存栏达66.92万头(只),同比增长4.54%,禽存栏64.63万羽,同比增长14%,牲畜出栏66.22万头(只),同比增长2.6%,禽98.71万羽,同比增长6.63%;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7510吨、39903吨、4027吨,分别增长10.04%、9.02%和2.08%。肉类总产量20019.7吨,禽蛋3395吨,牛奶4065吨。建成塔布勒合特乡兴盛牧多胎肉羊繁育基地,“海虾陆养”成功上市,肉鸽肉兔等特色养殖初显规模。
高标准农田与水利基础建设统筹推进。2023年,乌苏市推广“大首部”“管道化”优先自压供水,采取先建后补、末级水价补偿、土地增值收益等方式,启动高标准农田及车排子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改扩建干支渠36公里,配套完成斗农渠38公里,吉尔格勒德水利枢纽工程投入使用,下闸蓄水1000万立方米,多措并举压减地下水680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水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2023年,乌苏对六个乡镇8.8万亩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2023年,石桥乡托浪格勒村实施37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通过建设滴灌系统、沉砂池、管理房、田间地埋管道、机耕道等,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走进石桥乡托浪格勒村,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生态美的田园新貌随处可见,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效益好的粮食丰收景象变成现实,这是乌苏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石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叶尔布力·托乎达尔说:“托浪格勒村3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后,全乡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5.7万亩。节水灌溉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棉农增产增收。”
2023年,乌苏市还持续推动三大一中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乌苏市水网体系、补齐田间灌溉设施短板,破解了农田水利连接不畅等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乌苏市车排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铁架子干渠改建渠道2.6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3座,项目总投资616万元,由乌苏市兴源水务有限公司全额自筹实施。项目建成后,渠道过水量将由原来的1.5立方米/秒提高到每秒3立方米/秒。
乌苏市兴源水务有限公司石桥供水服务中心配水员白尹龙说:“项目建成后,将提高项目区的用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缓解石桥乡铁架子村8万亩耕地灌溉用水紧张局面。”
2023年,乌苏市农业农村工作稳中向好、成效显著,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谱写了“产业发展有特质”“美丽乡村有气质”“农民生活有品质”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图文 乌苏市委宣传部 刘剑 平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