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5月23日电 乌恰县吉根乡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因地制宜走出“党建+旅游”振兴之路,不断提升中国西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越来越多群众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实现村集体经济、农牧民群众双增收。
坚持组织赋能,推动党建与旅游深度融合,组织功能“动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强化党群聚力增收致富,实现抓党建与促旅游双向赋能。凝聚共识打基础。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组织力,找准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点”,组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与党员群众集体谈话、个别谈话,全面了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凝聚思想共识,鼓励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发展旅游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规范程序定制度。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持续形成“党支部+协会+农户”和工作队帮扶、党员示范、干部帮带的新模式,为西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加强宣介筑品牌。通过“书记代言、干部带头、游客助力”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宣传推介特色旅游资源和暖心服务,乡政府大院免费提供露营、停车、热水、公厕、充电等服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学习强国、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全网播放量达2亿次,累计吸引疆内外游客12万余人次观光打卡,进一步提升了西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深化政企联建,盘活闲置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发展合力“聚起来”。统筹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方式,靶向对标助力,实现抓党建促振兴双向驱动。盘活闲置资源变废为宝。通过公开出租、调剂优化、授权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7处,改造酒店3家,餐饮4家,带动30余人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实现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让“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申请援助项目增添色彩。主动对接新疆慈善基金会、“粤新一家亲”等基金会、慈善协会,捐助项目资金20万元,打造“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中国地图,推动“中国石”项目建设落实落地,守边文化更加浓厚、游客心灵震撼更加强烈。吸纳项目资金升级改造。针对游客普遍反映项目单一、体验感不强的问题,积极对接新疆文旅投等社会资本,投资1.5亿元打造高空索道、山地越野、文艺演出等多元化体验项目,新增打卡点7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游客旅行体验更加丰富。
推动旅游发展,打造西极特色边境旅游景区,带动群众“富起来”。鼓励农牧民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小商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抓党建与促发展双向共赢。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在斯木哈纳村开办民宿21家、牧家乐7家,2023年至今累计收益达40余万元。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在西极时光塔下开启“摆摊经济”,开通“骑马登塔观光+品美食住民宿”专线模式,让更多的游客愿意留下来、住下来,累计为群众带来增收25万余元。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发挥中国西极地理区位优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群众在西极时光塔下设点销售青稞粉、酸奶等农副产品和烤肉、冰粉等特色美食,摆起了柯尔克孜民族传统服饰、文创产品小地摊,在推动流量经济的同时,有效带动了毡帽、丝巾等乡村小商品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据统计仅五一小长假期间,农牧民群众累计营收达12万余元。联合举办文化活动。通过中国旅游日分会场、西极霞光节、“西极之光·魅力乌恰”等特色旅游节事活动,精心组织谋划系列文艺演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依托景点吸引力、节目软实力,真正让广大游客记住西极、向往西极、再来西极。截至目前,西极时光塔景区已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0余场次。(乌恰县融媒体中心 买买提居马·坎加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