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业一直是新疆农业中的代表,不仅林果产品品质好,声名更是远扬世界。其中,有一颗小红果——枸杞,虽然产量没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产业化发展,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发展成为新疆林果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些省区枸杞产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枸杞产业一时间得到很高关注。那么,新疆枸杞产业发展如何?食品安全做得怎么样?带动农民增收多少钱?带着问题,记者来到占全疆枸杞产量70%以上的精河县,一探究竟。
体制机制改革保食品安全
说到食品安全问题,精河县委常委孟克布音很有底气地说,以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精河县大力实施“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和文化活杞”工程。“稳”“强”“兴”“保”“立”“活”六个字,最终确保的是全产业链各类产品食品安全。
“围绕种植、鲜果、加工三个环节,我们还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孟克布音说。
种植方面,精河县形成了以托里镇为核心,八家户农场、茫丁乡为两翼的枸杞绿色标准化示范区核心种植区。在种植基地内,枸杞全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管理”“六统一分”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组织柔性引进专家和技术人员围绕提质增效、整形修剪、施药施肥、病虫害防控、农药残留控制等关键环节深入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打造高标准绿色枸杞种植基地。
在鲜果售卖方面,对采用“六统一分”种植模式的枸杞,精河县加工企业以16元至20元的价格统一收购,刚刚采摘下来的枸杞,加工企业马上就地加工为原浆。大个头的精选鲜果还可以当成水果销售,樱桃大小的新鲜枸杞在水果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以来,全县售出枸杞鲜果6万吨,大幅增加了农户收益。
在精深加工方面,精河县先后成立了4家枸杞鲜果分拣车间和3家枸杞精深加工车间,依托京东供应链和技术优势,深化与京东科技合作,着力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加快打造精河枸杞区域公共品牌和开拓市场。同时,精河县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发展壮大产业园区。
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新模式
在新疆林果业大家庭中,精河枸杞产量与其他林果品种比,规模并不大,要想深挖效益,就得在产业链培育上下功夫。
“精河枸杞产业在新疆林果业中的特色体现在其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玉玲表示,从枸杞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到观光旅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符合精河实际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这里的小小枸杞苗,是精河枸杞产业链的起点。”在精河县托里镇枸杞育苗基地,杞丰源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寿梅一边带着技术人员察看苗木生长情况,一边对记者说。她专攻枸杞育苗,今年育了200多座大棚的枸杞苗,出苗200余万株,主要销售给全疆各地的农户。
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是精河县有名的枸杞村,村民们有多年种植经验。“种地就是靠品质取胜,谁的果子好,谁才能喊高价钱。”该村党支部书记妥言明说,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合作社,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种植新培育的“精杞10号”,这些都是枸杞的质量保证。
农民手里的高品质枸杞,为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妥言明说:“现在加工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的枸杞可以从田间直接到消费者餐桌或加工厂。”
作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精河枸杞不仅产业发展得好,带动就业增收也十分明显。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枸杞的收入2000多元,吸纳一二三产就业3.2万人。
同时,精河县也确定了中远期发展目标。到2026年,精河枸杞标准化种植全面提质增效,年育苗100万株以上,优质枸杞鲜果产量达4万吨以上,30公里绿色枸杞文化长廊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绿色枸杞生产原料基地认证和绿色枸杞产品认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枸杞精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枸杞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吸纳一二三产就业5万人,创新链基本形成,产业链拓宽加长,利益链延伸扩容,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持续不断放大特色优势
在全国枸杞产业中,精河枸杞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要想持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靠特色和优势。
精河枸杞的特色在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创造了非同一般的营养价值。北纬44度造就了精河枸杞产区独有的地理特征,典型的北温带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2700小时以上的日照、天山雪融水浇灌和几十年的栽培历史,使精河枸杞营养丰富,药食同源,干物质积累多,氨基酸、多糖、甜菜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省份枸杞主产区。
优势明显,劣势也很明显。与其他枸杞主产区相比,精河枸杞在面积、产量、效益、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如何破局?先为优势背书。
精河县放大本地枸杞优势,先后取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以及“中国枸杞之乡”“中欧互认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取得一系列过硬背书。
特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的实施,让产业发展有了法律护航,地方与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深入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精河枸杞产业发展迎来最有利机遇。
破局还有关键一招——创新。
在销售方面,精河枸杞不仅销售干果,还开启了鲜果售卖。企业与航空公司、冷链库、物流企业等合作,为鲜枸杞销售提供以物流运输为基础的产销对接服务;研发了8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系列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同时,还依托线上、线下多个销售渠道,让精河枸杞产品销往全国。
“这是精河县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精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伟介绍,全县年产枸杞鲜果6万多吨,产值10亿元以上。
新疆杞明星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产品创新的代表。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今年投资2100万元建造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进枸杞现代化原浆生产线、灌装生产线和枸杞锁鲜设备,打造集枸杞种植、精深加工、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枸杞全产业链体系。该公司总经理刘冬冬说:“通过做精‘精河枸杞’品牌,采用最新技术生产深加工产品,全面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业发展不仅要延链,更要拓链。在精河县,从八家户农场至托里镇有一条总长30公里的枸杞长廊。作为新疆北疆公路出行重要休整地的精河,不少旅客会在这里补给,当地政府围绕枸杞办起了旅游。每逢枸杞成熟时节,南来北往的人在枸杞长廊中欣赏火红的丰收盛景,歇歇脚、品品果,“旅游+现代农业”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发展局面。
将种植仅10万多亩的精河枸杞产值做到了10亿元以上,并瞄准了20亿元的目标发展,这是找对了发展模式,把控住了食品安全底线,延链有实际成效、拓链有叠加效应。最终,让这一特色林果业“特”得有出路、“特”得有效益。(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彤 通讯员 曹轶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