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3月26日电 2024年以来,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总“559”工作部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积极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和劳动竞赛活动,做好人才保障工作,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彰显工会担当。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中取得新成效。
一是画好理想信念“同心圆”。经开区总工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的变化趋势,打造“益企工韵”工会工作品牌。积极组织劳动模范、基层工会主席、职工群众1000余人次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灵活搭建“工休小课堂”“职工夜校”等一线职工触手可及的思政课堂。采取“劳模工匠示范讲、工会干部一线讲、服务阵地生动讲”等形式引导企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类思想教育活动80余次,覆盖职工1万余人,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企业、车间、班组,传递到职工群众中。
二是架起联系职工“连心桥”。经开区总工会切实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文化活动“实招”,积极组织开展“迎新春”职工趣味运动会、“三·八”妇女节座谈、园区健康徒步等活动,并协调基层企业举办广场舞大赛等文艺活动12场次,覆盖职工5360余人。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伊犁州“工会杯”乒乓和奎屯市“职工杯”羽毛球等比赛,荣获市级团体第二名、州级个人第二名等殊荣。
三是掀起弘扬劳模“风向标”。经开区总工会坚持培育典型,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工作导向,激励广大职工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2024年以来,1家企业荣获“2024年开发建设新疆奖状”,2家公司荣获“2024年自治区工人先锋号”,1家企业工匠人才杨有胜入选“新疆工匠”培育名单。
以“工会所能,职工所盼”为理念,构建多维度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职工归属感、幸福感。
一是优化按需服务“惠民事”。经开区深入开展职工关爱帮扶,以“送温暖”“送清凉”“中秋慰问”等活动覆盖146家企业3.8万名职工,并为33名困难职工提供2.9万元帮扶救助,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同时,积极推进医疗互助保障项目,覆盖8家企业198名职工,实现医保“一单式”结算,让职工办事“只跑一趟”,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打造服务职工“舒适圈”。以“会、站、家”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经开区拓宽工会组织覆盖面,深化职工之家创建,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工会服务数据平台和智能导航系统,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精准服务,实现“服务职工、助力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升级工会驿站18个,创建职工之家2个、职工书屋2个,目前,已累计打造68个多功能工会服务阵地。
三是撑好法律援助“保护伞”。始终坚持职工合法权益优先,通过“12351+”服务平台、现场咨询、法制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法律宣传,委派律师开展宣讲30场次,惠及职工1000余人,成功调解欠薪案件31起,追回欠薪65万元。同时,运用“工会+N”模式,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排查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指导120家企业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有效维护了职工权益,保障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围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质增效,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一是奏响建功立业“最强音”。积极培训引导,完成集体协商建制工作。组织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广泛宣传动员,组织企业负责人集体协商专题培训,指导企业推进协商进程,完成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103家,覆盖职工9372人,建制率达到81.7%。带队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工会杯”2024年自治区纺纱工(细纱操作工)竞赛,代表伊犁州参赛队伍获得团体第三名好成绩,利泰丝路两名女工获得个人优胜奖。参加伊犁州总工会举办伊犁州直“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2024年第二届全州直企业职工国家通用语言演讲比赛,交投公司职工曼自然·麻合木提江在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引导两家企业开展技能竞赛,通过比赛选拔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骨干人才。这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筑牢基层基础“压舱石”。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建会扩面提质、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入会“进家”,突破社会组织建会工作难点,优化“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实现对小微企业、灵活就业群体等有效覆盖,新组建工会组织66家,吸纳工会会员685人,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工会建设,依托智慧工会和职工之家App平台建立“数智化”工会,完善基层工会电子档案,不断更新工会组织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工会工作开展提供全面系统保障。
三是跑出创新创造“加速度”。运用“工会+创新”工作模式,充分释放职工创新创效潜能,积极申报劳模引领性创新成果6条、“五小”创新优秀成果上报1262条,用职工“小创新”汇聚企业发展“大能量”。通过“引匠入企”线上线下混合式“传经送宝”,一对一“把脉问诊”,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台铺路,充分发挥了劳模工匠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头雁”效应,形成职工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生态圈。
四是汇聚多元人才“创智营”。围绕经开区“六链两园”产业布局,推进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的“五金建设”,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立产教联合体,联合6所高等院校和152家企业开设40个订单班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搭建育人平台、开展订单培养、增强实训质量效果、加强科研创新等多项举措,构建“政校企行”协同育人新机制,形成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成立2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2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引入12个博士科研创新团队,推动校企共同申报横向课题超过100项,为企业人才和科研需求提供坚实保障,努力开创经开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 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