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11月20日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生产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冬小麦“矮密早”+复播作物的模式,一地年产两茬粮,实现粮食作物“一年两熟”,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大作用、创出高产出,粮食总产、单产连创新高,也让“中国饭碗”盛上了更多“兵团粮”。
空中俯瞰二团新井子镇玉米高产示范田。林国强 摄
日前,兵团农业农村局组织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测产专家组,对新疆农垦科学院联合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七团玛滩镇、二团新井子镇、一团金银川镇的麦后复播玉米进行实收测产。专家组采取百亩示范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的方式,随机抽取代表性样点,进行实打实收测产,其中百亩示范田亩产突破全疆新高,达到1027.58公斤。
复播玉米高产示范田。林国强 摄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宋敏说:“此次测产麦后复播玉米产量基本在1吨左右,我们‘2吨田’的阶段性目标已经达到了阶段性成果,效果非常显著。”
亩产粮食“2吨田”,是兵团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主要以兵团南疆师团为主战场,按照《兵团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具体要求,今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持续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采取麦后复播玉米的方式进行多元种植,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带动职工群众种粮,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农垦科学院人员对收获玉米进行称重。林国强 摄
与此同时,第一师阿拉尔市还积极与中国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一体化合作,联合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借助科研力量,技术人员挂钩到各示范点、示范田全程跟踪服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助推兵团粮食高产创建“2吨田”示范建设。通过本次麦后复播玉米“考试”,总结经验、找出新模式的突破点,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样本”。
在七团玛滩镇万亩示范片种植区,今年,连队职工分别采用免耕和深翻两种土地类型进行麦后玉米复播,通过同样密植栽培和管理技术,测产显示产量相差不大,这也为后期采取哪种种植模式和技术提供了有力依据。在“种好田、多出粮、多打粮”上,第一师阿拉尔市全力以赴积极“想点子”,不断推陈出新,在全师范围内推广“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高粱”“小麦+水稻”等“一年两熟”粮食种植模式,既提高了粮食总产,又带动了职工种粮积极性。
“以前我们种地,基本是一年一茬,现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年两茬,什么挣钱种什么,这种种植模式也很成熟了。”七团玛滩镇九连职工况伟说,“现在有地有技术,第一茬种麦子,第二茬种玉米,玉米在发展畜牧养殖上用得比较多,种植户不愁卖,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技术人员与职工交流玉米收获情况。林国强 摄
向科技要产量,向技术要效益。多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技术、农技人员等多方力量的加持,在粮食种植中将新科技、好品种、农技服务等做到实处,并采用干播湿出、精准化控、滴灌水肥一体化、农机农艺配套等关键技术,确保粮食种植实现科学管理、高质量产出。
“我们希望通过品种、技术的集成,使两茬粮食产量再提升,保证种粮老百姓的收益。”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研究员段震宇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种植方案和品种,将模式和技术做得更成熟,在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也为全疆乃至全国提供兵团的种粮模式。”
有了“硬核”支撑,这几年第一师阿拉尔市还着力做好“土地文章”,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核心,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五良”保粮食,落实各类粮食面积83.9万亩,粮食总面积同比增加13.3万亩;落实麦后复播玉米面积1.1万亩,冬小麦示范田创南疆小麦单产新纪录,粮食增量占到兵团三分之一。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师市农业优势,也为兵团实现粮食高产创建“2吨田”示范建设、粮食生产“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探索推行“一年两茬”粮食高效种植模式,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样板。(第一师融媒体中心 林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