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3月27日电 在二师二十九团一连,一个名为“亿元连队”的乡村振兴示范集体正成为当地发展的标杆。该连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一个人杰地灵、资源富饶的和美连队,是二十九团大棚最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被称为“餐桌上的绿色后盾”。每年4月中下旬拉开幸福的序幕,水果黄瓜、车厘子、牛奶西红柿、羊角蜜、吊瓜、香芹、西红柿、辣椒、莴笋等30余种果蔬相继登场。近年来,该连队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实现了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亿元的壮举。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连队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亿元连队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连队党支部以“党建+产业”模式为抓手,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能手吸纳进党组织,形成“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
3月24日,记者走进二十九团一连办公室,连队“两委”正在组织党员还有部分职工群众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畅所欲言,连队“两委”班子虚心听取来自群众的声音。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步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美丽连队建设等重点工作,形成连队有特色,家家谋发展,户户增收入的良好发展格局。
“2024年,在全连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连经济总产值达到了1.4744亿元。2025年,我们在继续抓好‘一产’经济工作的基础上,在大棚特色种植、庭院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为己任,争取2025年连队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连队党支部书记孟庆军介绍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该连队先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1个、2个特色采摘园“陈家园”和牛奶多彩西红柿园、1个心祖博物馆、1个重点企业、2个商店、1个养殖小区等集体经济组织,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连队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探索“农业+旅游+电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连队主要以棉花、香梨、温室蔬菜大棚、牛羊养殖为支柱产业年产值达到3500万元。连队现有养殖孵化场2个,蛋鸡场3个,年产值达到120万元,铁门关市云广包装有限公司年产值6700万元;胜华养殖合作社,主要是羊肠线加工出口,年产值达到65万元。
连队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特色果蔬、优质棉花等高效农业。当地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实现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双提升。该连现有土地面积共计10581.58亩,其中耕地面积6859.97亩,果园面积2726.68亩,设施面积994.93亩。2024年种植棉花5115.79亩,产值达1.0180亿元。
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连队打造了“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研学发展”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产业,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农业旅游休闲和承办各类团体娱乐实践活动。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
响应连队振兴发展的春风,连队还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一连总面积10183.8平方米,重建抗震安居房11套,户厕改造134户,享受到补贴73户;建设1个农机车棚占地1188平方米,营区房屋外墙穿衣戴帽改造墙面共18927平方米,安装屋面造平12729平方米,烟筒安装326座,所有屋顶铺设屋瓦12732平方米;路灯安装134盏,硬化铺柏油5.7公里,公共装饰围栏2585.7米,文化墙664.5米,铺设人行道3公里。新建水冲厕所2座,垃圾房2座,安放垃圾船8个。评选颁发了“卫生整洁”示范户光荣牌10户。截至目前,该连共有兵团级美丽庭院1户、师市美丽庭院10户,师市美丽家庭4户。重建办公楼1栋,民族团结桥1座,健身活动场1个,卫生室1个,网红打卡点2处,地标性建筑石榴1个。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连队
站在新的起点上,亿元连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连队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同时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从默默无闻的连队到如今年产值过亿元的“亿元连队”,二十九团一连亿元连队的蜕变,是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久久为功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扎根基层的连队“两委”、乡土能人把握时代脉搏,将连队优势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辛勤实践结果。他们的故事证明,只要找准路子、真抓实干,乡村振兴的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未来,亿元连队将继续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第二师融媒体中心 谢喃喃 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