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1月9日电 近年来,昌吉市注重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迭代升级,引导广大制种企业和水产养殖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研发种子新品种;引进先进的设备,利用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饲养名优特水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而且还推动了全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8日,记者在位于昌吉市三工镇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九圣禾创新实验室里看到: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研究院科研经理严康,正在和他的团队对公司花费60万元科研经费,用10年时间与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粮1758春小麦新品种进行芽率检测,为该品种今年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成功推广上市忙碌着。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研究院科研经理严康,正在和他的团队对新粮1758春小麦新品种进行芽率检测。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研究院科研经理严康介绍说:“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是通过分子育种及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手段,将优质抗病等多种高效基因,聚合而选育出来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目前通过自治区选种评审委员会初审,预计2024年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在西北春麦区推广种植,推广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对新疆乃至西北区域春小麦恢复性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该公司是昌吉市一家从事玉米、小麦和棉花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的股份制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得益于国家、自治区和昌吉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他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每年投入60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种子研发,与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院、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0家高等院校和64家育种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建立了制种标准化研究院,为全疆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栽培、测土配方等提供技术服务。截至目前,该企业已成功选育出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300多个,销售各类种子1.9万吨,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
公司新疆研究院总经理蔺怀龙说:“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夯实公司商业化研发体系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科研建设基础,完善种质资源创新和开发管理机制,加强生物育种应用研究,构建生物育种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体系,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今年,公司小麦品种新粮169和新粮1758、新粮804和玉米新品种九圣禾611、九圣禾5517、九圣禾623和新农玉6328等新品种将投入市场,我们将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九圣禾的智慧。”
1月8日,记者在昌吉市六工镇东五工村的新疆农高东年渔业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手机里安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查看前几天投放温室“大棚虾苗”的生长状况和生存环境,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和投喂次数,确保南美白对虾成长,早日捕捞上市销售。
基地技术员左辉说:“现在养殖的这个南美白对虾是采用工厂化循环水的养殖模式,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零污染,打上当地的井水调配以后,经过基地的管道,进入生化池处理,干净的水再循环到各个养殖池里。现在,主要通过公司的物联网平台和水下的摄像头,可以很轻松地看到虾的生长状态、pH值、水温,还有水体的一些实际情况。喂食是通过平台上的自动投料设备进行投喂,设定相应的时间,在时间到达以后,就会自动地投料。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一个大棚8分地,可以年产5吨南美白对虾,相当于外塘养殖的15亩到16亩的养殖产量,效益可观。”
该养殖基地是昌吉市招商引资企业新疆农高东年渔业有限公司投入1420万元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的,占地26亩,设计建设5个温室大棚,目前,已建成3个温棚,在温棚内的养虾池安装了微滤机、蛋白分离器、紫外线杀菌器、制氧机、生物过滤池等设备,全部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养殖,现首批虾苗已经销售完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手机里安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查看前几天投放的温室“大棚虾苗”的生长状况和生存环境。
新疆农高东年渔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雪说:“在2023年的九月份,投放了20万尾的虾苗,在12月底的时候,我们成功上市,产量是在800公斤,产值达到了有11万元左右,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2024年,整个生产养殖基地建成了以后,一共有5座温室大棚,生产养殖池有70座,预计年产值在35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2023年,昌吉市按照科技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出台了《昌吉市关于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科技人才支撑和品牌培育等7个方面出台了16条措施,有力推进了全市种业发展,目前,全市55家制种企业中有5家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21家注册资金超过3000万元,制种产值占全市种植业产值的20%;深入实施畜牧业、渔业提质增效工程,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和名优特水产养殖,实现了长足发展,2023年,全市牲畜存栏45.79万头(只)、出栏25.72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961公顷,水产品产量1600吨;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使三工滩糯玉米申报为全国名优特农产品、昌吉市番茄认定为2023年“品味新疆”特色农业好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引导广大农户运用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等最新农业科研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昌吉市通过引导广大农户运用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等最新农业科研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4年,我们将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迭代升级,围绕乡村振兴,继续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优质棉基地建设行动,畜牧业、水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贡献力量。”(图文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