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
选取重点用能企业,在全疆率先试点建设碳账户;创新推出“碳足迹”挂钩贷款,激励碳账户企业主动降碳;探索建立工业企业碳账户管理平台,运用“碳”画像,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完成新疆首家银行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为预警和防范环境风险提供思路……
近年来,作为新疆金融领域首批国家级试验区,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三地试验区”)探索出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形成了一整套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发展贡献了新疆力量。
创新产品满足融资需求
“在我们公司初创阶段,就为我们注入资金并持续到今天,可谓天使投资人啊!”克拉玛依市先能科创重油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建平感慨地说。2016年9月,昆仑卓越投资基金以股权形式为该公司注入资金1200万元。
2020年11月,该公司完成了重油浆态床加氢解构轻质化技术的中试试验。“该技术对重油炼化中的残渣吃干榨净,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们正在推进该技术的工业示范,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为时不远了。”牟建平自豪地说。
昆仑卓越投资基金正是克拉玛依市成立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之一。近年来,三地试验区为绿色发展“量体裁衣”,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了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以满足绿色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这其中,最常见的还是绿色信贷。
截至今年6月末,昌吉州绿色信贷余额279.63亿元,比2017年增长2.18倍;哈密市绿色信贷余额278.2亿元,比2017年增长24.7%;克拉玛依市绿色信贷余额58.9亿元,比2017年增长76.18%。
对于绿色贷款,各银行机构会给予利率优惠。“我们曾经享受了一次4800万元额度的绿色贷款,利率比正常利率要低2.4个百分点,一年为我们节约成本115万元。”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舍娟说。
除了贷款,三地试验区还创新开展绿色债券融资、绿色股权融资等。
此外,三地试验区还大力发展绿色保险,绿色保险产品个数和保费收入逐年增加。
理顺机制强化融资支持
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吉支行的营业大厅里,墙上贴着的“绿色支行”标志格外醒目。“多年来,我们以绿色信贷作为支行品牌业务,更好地服务昌吉州经济发展。”该行行长贺业君说。
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建设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绿色金融机构、培育引进绿色金融专业机构……三地试验区不断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在完善组织体系的同时,三地试验区还从考核管理、风险管控、货币政策、奖补政策、案例示范等方面不断完善机制,从而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是强有力的调控手段。三地试验区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
“截至6月末,昌吉州金融机构碳减排项目再贷款余额15.39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再贷款余额1.13亿元。”人民银行昌吉州中心支行张毅说。
财政杠杆可以有效撬动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我们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费用补贴、风险补偿、业务补助等方式,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产业绿色发展。”昌吉州金融办主任王泓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支持绿色发展是银行的责任,况且政府部门还对我们进行奖励,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绿色产业支持力度。”8月20日,昌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经理卢慧妍说。
去年该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550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年底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0%。“由于支持绿色产业成效突出,我行获得昌吉州政府奖励资金63万元。”卢慧妍说。
而在克拉玛依,当地创新政策引导机制,建立差别化贴息机制,给予绿色信贷1.5至2个百分点的补助。
5年来,三地试验区探索出一批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特别是昌吉州,累计创新推出90种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我们有6个典型案例已在全国推广。”王泓说。
瞄准定位促进绿色转型
发展绿色金融,根本目的是促进绿色发展。三地试验区瞄准本地不同产业定位,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了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对18个产业、47个绿色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为绿色产业发展植入‘绿色金融基因’。”王泓说。
新疆昌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玉米、小麦种子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同时从事肉牛养殖,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昌吉农村商业银行每年给我们授信1亿元,为我们注入了发展动力,近三年公司固定资产以20%至30%速度增长。”该公司总经理张红芸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哈密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建设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建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
截至目前,哈密市并网电力总装机达2304.2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2.6%。
“利用绿色金融,我们有效解决油污泥处理、废旧资源回收再造利用等一批绿色项目资金需求,推动了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克拉玛依市财政局(金融办)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陈良萍说。
发展绿色金融,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目前我们项目运转正常,每年节约水资源130万立方米左右。”新疆宝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扬说。2015年,该公司在位于克拉玛依的中石化春风油田建设国内首例高温高盐稠油采出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昆仑银行1亿元绿色贷款支持。
“项目实现了稠油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另一方面降低了稠油采出水回注地下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张扬说。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克拉玛依市能源消耗增量、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水质等环境指标大幅好转。”陈良萍说,克拉玛依河流水质优良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十三五”期间单位GDP水资源消耗较“十二五”下降7.74%。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昌吉州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得到提升。2021年昌吉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9年下降10.5%。全州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多年来所有县市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原标题:我区三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5年来——点“绿”成金 润泽生态底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