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新疆9月9日电 初秋时节,漫步在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远处起伏的山峦与满目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近处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馆、色彩斑斓的画作、悠闲放松的生活,让人流连忘返。来自甘肃的游客葛小倩说:“画家村是我旅行中最独特的一站,原本我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前来,没想到却被这里深深吸引。村庄的风景如画,而画家们的作品更是为这片风景增添了灵魂,每一幅画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让我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新的感悟。”
艺术介入乡村是以艺术作为媒介,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乡村收入、激活乡土文化、构建乡村生态价值的地方性创生项目,更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力量。自2013年作家刘亮程定居在英格堡乡菜籽沟后,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在这里旅居创作。至今为止,一批批艺术家选择在这里扎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家村落。
“艺术家们以这里的山水田园、民俗风情为素材,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然后通过举办艺术展览、组织采风写生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极大地提升了木垒县英格堡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吕艳花说,英格堡乡始终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探索出了融合“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吸引38名全国各领域艺术家入驻菜籽沟艺术家村,并建成18家艺术家工作室和研学基地。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和刘亮程文学馆开馆、国学讲堂等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游客纷至沓来,形成了以“一本书”“一个人”带火了“一个村庄”模式,成功跑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加速度”。
走进刘亮程艺术馆,一栋独具匠心的小楼即刻映入眼帘。楼前绿树成行,周边景色秀美,吸引着众多艺术与文化爱好者接踵而至,去感受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英格堡乡的魅力,来自每一条村巷、每一个拐角、每一户农家小院的艺术气息里涌现,在每一张风吹日晒的脸上弥漫、每一双眼睛里发光。近年来,英格堡乡的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人气的增长,我们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们纷纷开办起农家乐、民宿,为游客提供特色的餐饮和住宿服务,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充分利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有利时机,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注重传承文化根脉,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在深挖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让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吕艳花说,政府大力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聊农家嗑、购农家礼”为特色,将自家拔廊房民居改造成集食宿购物、观赏体验为一体的民宿,按照“一家一特色,户户不重样”的目标,帮助村民规划庭院,突出农事体验、手工剪纸、石头画、特色美食等主题,构建起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宿消费体系,打响“乡愁记忆英格堡”旅游品牌IP。
如今的英格堡乡,民宿产业已呈现集群式发展的趋势,当地村民也紧抓机遇,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乡民宿70家;直接从事民宿产业人员达207人,间接带动周边一产、三产从业人员达到650人以上,占常住人口的48%。2024年,辖区游客数量达到17.8万人次,旅游收入2340万元,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属收入30%,引进新村民55人。
此外,该乡还实施“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彩色种植农业等,在传统手工艺推广上,将即将要“消失”的手工酿醋、手工挂面、土豆粉条等传统手工艺,让本地群众重新“拾”起来,以建立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将这些有机农产品做精细,放进“木垒礼物”的大盘子,成为游客首选的年货商品,进一步使群众受益。
为了进一步发挥艺术家村落的作用,英格堡乡也在不断加大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依托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实行‘党支部+旅游合作社+民宿客栈’的运营模式,高位推动谋划,全力推动落实,建成了集休闲养心、农事体验、文化交流、国学培训、民俗展演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据吕艳花介绍,该乡将依托刘亮程文学馆、“木垒书院”与16家艺术家工作室共同形成文化地标和吸引核效应,以艺术点亮乡村文化旅游,以文学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以文促旅、以文彰旅”。(图文 记者 魏金霞)